新常态下党员干部积极性问题探究
通过深入探究“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议意见,对于深入整治“四风”、优化软环境、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一、查摆“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表现
(一)理想信念模糊,求稳怕乱,规避风险“做样子”。
部分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精神之“钙”流失所导致的工作积极性减小。
一是信奉个人主义。有的表面上对“八项规定”高调拥护,行为也有所收敛,但是内心却产生“饭不能吃了、酒不能喝了、福利也少了,干脆什么也别干了”的错误思想。
二是明哲保身,乐于当“老好人”。有的为了爱惜“羽毛”,不愿意干“得罪人”的活儿,多栽花少栽刺,面对不正之风,不敢抓、不敢管、不敢负责。
三是固步自封,只求“过得去”。少数干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凡事都要等着上面下指示、等着别人探路子、等着外地出经验。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难得机遇,“抢抓”发展的意识淡薄。
(二)大局意识不强,不能担当,急难任务“撂挑子”。
一是重大事件“离得远”。有的平时张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紧要时刻撂挑子、重要关头掉链子,主动为组织分忧的少,推脱责任的时候多。
二是遗留问题“看不见”。有的对历史遗留的“包袱”和“麻烦”,“新官不理旧帐”,不愿面对陈年旧事,群众的问题一年一年往下拖,导致上访不断。
三是划清界限“我不管”。有的善于与上下左右搞“责任明确”,配合意识差,大局观念不够。
(三)执行力不强,回避矛盾,不见行动“唱调子”。
一是消极抵制不作为。一些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就是事难办”,一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随后便石沉大海。
二是瞻前顾后“躲猫猫”。有的怕损害个人利益,怕丢选票,满脑子条条框框,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不敢碰,遇到问题绕着走。
三是抓钱不抓事。有的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抢过来”,一看是棘手的事就“推出去”。少数人员私利至上,收了好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直到捂不住了才羞羞答答去处理。
(四)创新能力不足,精神懈怠,庸碌无为“混日子”。
一是能力不足、业务不精。有的对工作要求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反而热衷于“花边新闻”,上班时间浏览购物网页、炒股等。
二是拖拖拉拉“打太极”。有的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面对群众的诉求、企业的困难,总是踢皮球、冷冰冰。
三是唯上不唯实。有的对上级的指示要求,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落实,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群众意见很大。
二、探究“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成因
(一)“官本位”思想严重,惯性思维“作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只看重“官位”,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怕担责,怕失去既得利益。工作不注重调研,不体恤群众,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习惯于凭感觉决策,凭经验办事。
(二)反“四风”力度加大,恐慌思想“作梗”。
部分领导以前习惯了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等等,这些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现在都不能做了,一时觉得“不适应”,进而失去了干事的“动力”。特别是上班迟到早退、网上炒股、玩小游戏等行为也被频频“暗访”曝光,这使得一些散漫惯了的公职人员感觉“极不习惯”。
(三)监管行为遭绑架,权钱交易“作怪”。
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也是导致“为官不为”的重要原因。极个别领导干部充当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分享者,官商一体,用“懒政”来阻碍和延滞改革,不愿作为。
(四)绩效评价走形式,考核成为“作秀”。
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个人的年度考核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管理效应,对干部难以精准“画像”,甚至个别考核成为“作秀”。
三、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对策
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全县的科学发展,因此要采取积极对策,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干部的积极性,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一)强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执政为民的“精气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面对新形势,对“理想信念教育”这个老生常谈的措施必须谈、必须抓。
一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干部原原本本、深入细致地学,掌握其中的理论精髓,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要围绕“突破园区、聚力招引”活动,不断创新学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特点,把理论灌输与贴近实际相结合,使干部在学习中深化对国情、党情、县情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内生动力和责任心、紧迫感。
三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三同”锻炼等活动,增强干部同群众的感情,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高干部的担当意识,始终做到面对工作不推诿、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绕道,保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二)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好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一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不唯GDP,坚决杜绝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不让老实人吃亏,让踏实干事、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干部有希望、有干头、有奔头。
二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注重对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可建立干部业绩台帐制度,对“为官不为”的情形作更为具体的界定,对问责对象、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让“为官不为”干部无处遁形。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干部树立标杆。
结合我县实际,一是建议进一步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如创建《干部培养观察评价办法》、《干部挂职锻炼办法》、《工作晾晒平台》等新的利于干部成长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加发现干部、培养干部、挖潜干部的途径,为客观、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由党校牵头,开展中层干部培训班。可针对中层干部或年青干部的特点,推出“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中梗阻’”等特色培训课程。
(三)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探索干部跨部门、跨行业交流的形式和办法,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流动性。
使干部在适应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能力危机,促使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全新的工作当中。建立推进干部交流的规划和计划,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情况下,加大部门与部门、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对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部门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要及时进行交流调整;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更要舍得交流调整,让他们在多岗位锻炼中尽快成长成才。
(四)落实关心关爱措施,让干部更多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激情。
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全谈心谈话机制,积极帮助干部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重大问题,关心关注干部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如,以基层党组织为主要责任人,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关心、关爱、服务特困党员机制。此外,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办公环境条件,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政策上适当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干部工作舒心、生活安心。